当地时间2025年7月7日,美国政治生态再掀波澜。
前总统特朗普在"真实社交"平台连续发布致14国领导人的信函,宣布将于8月1日起对日本、韩国等国家输美产品加征差异化关税。
此次关税调整幅度,介于25%至40%之间其中日韩两国,被列为25%档位这一决策,立即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。
根据白宫新闻发言人卡罗琳·莱维特的说明,此次关税政策调整,是“对等关税”这一框架的进一步延伸。
特朗普在4月2日,首次提出该方案之后,因致使美股大幅下跌,故而暂时延缓实施90天。
最新行政令,将原定7月9日的生效日期,延至8月1日,为相关国家留出了有限的政策缓冲期。
不过从关税清单方面来看,日本的汽车零部件,以及韩国的半导体材料,这类关键产业,都被纳入了征税范围。这表明美国政府存有有意重构全球供应链的长期战略目标之意。
从政策执行细则来看,美国当局,一方面展现出了灵活性,另一方面也展现出了威慑力,二者并重。
一方面承诺对选择在美投资建厂的企业免除关税,另一方面威胁将对采取反制措施的国家实施追加关税。
值得注意的是,特朗普在信中明确地表示,“25%的税率它根本就不足以去弥补贸易逆差所需要的那种平衡”,这表明在未来或许会有更多与之相关的政策被出台。
这种“以退为进”的策略既为谈判,预留出了窗口,又为后续,增添了压力、实施了迫害,埋下了伏笔。
市场对此迅速作出负面反应。
纽约证券交易所,三大股指当日,全面收跌,科技股与制造业板块,遭受重创。
分析人士指出,日韩企业,在美国电子信息产业链中,占据关键位置,25%的附加关税,将直接推高苹果、特斯拉等,科技巨头的生产成本。
更值得警惕的是,在东南亚国家中,像柬埔寨、老挝这样的,承受着36%-40%高关税的经济体,它们的纺织业,以及电子组装产业,或许会面临订单转移的风险。
此次关税政策引发国际社会多重反应,日本内阁官房长官,表示正在评估具体的影响,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则召开了紧急会议,以研究应对方案。
欧盟贸易专员,警告说单边主义措施,将对全球经济秩序造成破坏,而部分受到波及的发展中国家,正在寻求通过区域贸易协定来化解危机。
值得玩味的是,“白宫声明”中特别提出,“若那些相关国家,能够消除非关税壁垒,(就能够可调整税率”,这或许将激化各国在市场准入这一问题上的博弈。
历史经验表明,2018年,中美之间爆发了贸易摩擦,这一情况,导致全球供应链承受了大约8000亿美元的损失。
当前特朗普政府推出的“对等关税2.0版”涉及的国家更为繁多,涵盖的行业也更加广泛,其潜在所具有的破坏力,着实不可轻视。
随着8月1日逐渐临近,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然降低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,与此同时提醒各个国家做好准备,以应对贸易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冲击。
这场关税风波的最终发展趋势,不仅关系到国际贸易体系的重新构建,而且检验着全球化时代的经济治理能力。在“不仅”“而且”前分别插入逗号
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